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無連結系統

過敏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

過敏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謝瓊慧 醫師

過敏性鼻炎

 

 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 什麼是「過敏性鼻炎」?

 

       過 敏性鼻炎簡而言之,就是人體受某些物質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,表現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鼻部疾病。主要症狀為常年性或季節性的發作噴嚏,鼻塞,流鼻水,嚴重者 如未關緊的水龍頭一般,整日流個不停,有些還有眼睛、鼻部及上顎發癢的情形,在中醫稱為「鼻鼽」或「鼽嚏」證(「鼽」,音ㄑㄧㄡ,是鼻塞的意思),遠在西周〔禮記〕及戰國時代的中醫典籍〔內經〕中即有記載,我們的老祖宗歷經兩千多年的研究,對於本病的治療累積了不少經驗。

 

二、中醫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?

 

中 醫治療疾病的精華在於「辨證論治」,也就是醫師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、體質及環境等因素,全面綜合分析,加以辨證分型,各別施予恰當的治療。對過敏性鼻炎而 言,治療的重點是由肺、脾、腎三臟著手(「肺」指呼吸糸統,「脾」指消化糸統,「腎」指生殖內分泌糸統),治療方法有中藥內服法、針灸療法等。

 

1.內服法:臨床上分為寒證、熱證、虛證等幾種證型。

 ⑴寒證:表現為頭痛、畏寒,鼻塞流涕遇冷或遇風加重,常合併咳嗽或氣喘,易手腳冰冷,舌色淡紅,舌苔薄白而潤滑,脈滑等症狀。常用桂枝湯、葛根湯、小青龍湯、辛夷散等方劑治療。

 ⑵熱證:表現為遇熱氣或吃燥熱食物時鼻塞酸癢、噴嚏發作,口乾舌燥,易流鼻血或長青春痘,舌色較紅,舌苔黃,脈弦滑或數等症狀。常用的方劑如辛夷清肺飲、龍膽瀉肝湯等。

 ⑶虛證:治療時除了使用上述袪邪及通鼻竅等治標的藥物外,尚需同時服用補養藥物治本。臨床上可概略分為肺氣虛、脾氣虛、腎陽虛及腎陰虛等四型。

        前三者為虛寒證,常見臉色蒼白或萎黃,身體衰弱,舌色淡,舌苔白,脈虛弱等症狀。肺氣虛者還兼有怕風怕冷、容易流汗、容易感冒的情形,常用補中益氣湯、玉屏風散等補肺氣;脾氣虛者兼有胃口不好,容易腹脹或腹瀉的情形,常用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等方藥健脾胃;而腎陽虛者常兼有腰酸、下肢冷、畏寒、小便清長等現象,可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等方劑補腎陽,加以調養;至於腎陰虛者則屬於虛熱證,一般稱為「腎水不足」,表現為腰酸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身體煩熱,舌質較紅,舌苔少或無苔,脈細數等症狀,常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加減來滋腎陰。    中醫治療的特點在「標本兼治」,除能解除鼻部的症狀外,因為 透過全身氣血陰陽的調節,所以能同時改善全身的症狀,並增強免疫能力。

2.針灸療法:

常用的穴位如風池、迎香、合谷、印堂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,有通調經氣,宣通鼻竅的作用。一般每週針刺治療兩至三次,每次留針十五至二十分鐘,以十次為一療程。不但對過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療效,且可同時調節免疫的功能。

 

三、鼻過敏患者如何自我保健?

   

1.鼻部健康操:

        鼻過敏患者可每日指壓按摩風池、合谷、迎香及鼻通等穴位。「風池」 穴位於頸項大筋的兩旁凹陷,與耳垂相平處,按摩時反掌往後,以拇指指腹按壓。「合谷」穴位於兩手手背虎口處,按摩時可以另一手的大拇指尖按壓,但須注意因 合谷穴的經絡是通往對側鼻翼的,故左鼻塞要指壓右合谷,右鼻塞要按壓左合谷,這就是中醫所謂的「左病治右,右病治左」。「迎香」穴在鼻孔旁五分,鼻唇溝 上,按壓時是以食指指腹施行之。「鼻通」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的交會點。

 

鼻部健康操的步驟如下:

⑴按摩前先剪短指甲,洗淨雙手,並輕輕將雙手搓熱。依序按壓風池、合谷及迎香三穴,按壓時每三至五秒鐘放鬆一下,每穴各按壓七次。按壓之力量約三至五公斤,有酸脹感即可,不可用力過度,以免受傷。以食指指腹由迎香穴沿鼻唇溝向著鼻翼的方向輕輕按摩,按摩盡處即鼻通穴,按到鼻通穴時約停留一秒鐘即放手,按到此穴時應  略有酸脹的感覺。重覆此按摩動作約三十六下。

 

按摩小兒可改用下法:

⑴兩手魚際先互相摩擦生熱。以兩手魚際由迎香穴沿鼻唇溝向著鼻通穴來回輕輕按摩36次。

 

以上健康操每日做一至兩次可改善鼻部症狀,尤以在早晨下床前按摩效果更佳。

 

2.食療:提供兩則調養體質,增強免疫力的藥膳。

  參耆飲:黨參、黃耆各數片放入保溫杯中,用沸水泡,頻頻飲用,最後將參耆片咀嚼吞食,有補肺益氣的功效,此方適於肺氣虛的患者,但感冒或身體某處有急性發炎時不可服用,且高血壓者也須慎用。

 

  山藥粥:山藥 250克 ,薏米 100克 ,紅棗20枚,粳米 150克 ,加水適量熬煮三十分鐘後食用,有健脾益氣的功效。山藥又稱淮山或薯蕷,功能健胃固脾,補肺益腎,可作為日常食物經常食用,也可刮泥蒸蛋,或削片狀煮肉絲湯,成為可口美味的菜餚。

 

       除了上述保健方式外,鼻過敏者還應注意下列事項:生活作息正常規律;營養均衡,並少吃冰冷及煙酒等刺激物;適度運動,增強體力;儘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;注意氣候冷暖,避免受涼。做好上述工作,有助於減少發作,緩解病情。

四、「冬病夏治」,夏季調養得宜,將來過好年冬

 

中醫崇尚預防醫學,自古即有「上醫治未病」之說,所以治病注重調養。對於疾病的治療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「冬病夏治」,認為一些在冬季較嚴重的疾病,如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慢性支氣管炎等,若能利用夏季緩解時期,積極調養,改善體質,來年冬季發病將更為減輕。

 

氣喘 

 

一、症狀:呼吸困難、喘鳴、胸悶、慢性咳嗽。

 

二、氣喘病因:

1.遺傳因素    

2.免疫因素:過敏反應、腎上腺素受體功能低下    

3.誘發因素:   

 ⑴抗原性:溫血動物的皮屑、毛髮、羽毛〈如:貓、狗、鳥、老鼠等〉、家塵〈主要內含塵蹣〉、蟑螂、花粉等。      

⑵ 非抗原性:上呼吸道感染(如感冒)、運動過度、精神因素(如哭、笑或情緒激動時)、氣候與溫度變化、空氣污染(如香煙、煙霧、木屑、噴髮劑、香水、油漆、汽機 車廢氣和工廠廢氣等)。

三、氣喘病理:

1.西醫:呼吸道發炎、呼吸道變窄、呼吸道超敏感。平滑肌收縮、血管擴張水腫、黏液分泌、嗜伊紅細胞增加。

2.中醫:外邪:風寒、風熱。內傷:飲食不當(生冷、甘肥、海腥)、情志不調、久病體虛、勞慾損傷,造成肺氣上逆、痰濕阻脾或腎不納氣。  

四、氣喘病的治療原則:

1.適當的使用藥物。    

2.避免與過敏原接觸。    

3.避免非過敏性的刺激因素。    

4.生活環境的改善。  

五、氣喘的中藥治療:

1.辨證論治    

2.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:標袪邪,本補虛。  

3.常用方劑:    

◎扶元固本:

1.氣虛:容易感冒、流汗、疲倦,四肢乏力,舌淡苔白,脈搏虛弱。

→補氣藥:人參、西洋參、黃耆、黨參、茯苓、淮山藥、白朮等。 

2.血虛:臉色蒼白,體弱乏力,脈沈弱,女性經量稀少等。

→補血藥:當歸、熟地、枸杞、阿膠、大棗等。

3.陰虛:腰酸耳鳴,盜汗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
→補陰藥:燕窩、石斛、麥冬、百合等。

4.陽虛:畏寒、浮腫、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沈遲。

→補陽藥:鹿茸、人參 、冬蟲夏草、肉桂、淫羊藿、胡桃肉等。 

六、避免與過敏原接觸:

    1.過敏原:吸入性物質是引起氣喘的最重要因素:如家塵、塵蹣、蟑螂、舊棉絮、黴菌、草席等。食物:孩童早期較敏感,如:蛋、牛奶、海鮮、花生、巧克力等。藥物:如Aspirin, Penicillin, Aminopyrine... 等。

2.避免吃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與藥物: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:貝殼類、蛋、牛奶、奶製品、海鮮、花生、巧克力、豆類、香菇、竹筍、瓜類、芒果、荔枝、草莓、橘子、酒類、汽水等。但因人而異,避免吃自己會過敏的食物即可。  

七、居家環境的控制:

1. 室內不要養狗、貓、鳥類等寵物。

2. 保持居家環境清潔,使蟑螂沒有生存空間

3. 消除家塵、塵蹣:採用除濕機、冷暖氣機及空氣濾淨裝置:過濾網時常清洗,減少塵蹣和黴菌滋生,溫度約25~ 28 C ,濕度約50~65 %。打掃時使用使用吸塵器、集塵袋。使用防蹣枕套及床套。避免使用厚重及毛料毯子等易長塵之質料,不要使用地毯。避免使用厚重窗簾布,以可清洗之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。拿掉所有裝飾物,使房間儘量清爽。以木製品或塑膠製品代替填充式傢俱,或使用經過防蟎效果處理的皮革或布製品傢俱。不要用草蓆或榻榻米等稻草製品。棉被可使用化學合成纖維,如尼龍被、太空被、或蠶絲被,避免使用羽毛等。  

八、非過敏原誘發因素的避免:    

        感冒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。天氣變化較大的季節,〈如春夏之交、秋冬之際〉應注意保暖。避免進入空氣污染區。避免接觸香煙及二手煙。避免接觸刺激性味道:蚊香、燒香、油漆、香水、樟腦丸、殺蟲劑等。廚房宜使用抽油煙機,減少油煙散漫。運動後及病情不穩定時避免食用冰冷飲料及食物,宜多喝溫開水。避免在乾冷的季節進行劇烈運動。激烈運動不要超過五分鐘。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力,運動以排球、棒球等有間歇性者較適宜,不宜籃球、足球等持續激烈的運動。避免情緒過度激動、緊張。

  九、如何預防氣喘?

1.   儘量減少或延緩胎兒和嬰幼兒暴露於過敏原,初生嬰兒至少餵食母乳六個月。    

2.居家環境的改善。    

3.避免二手煙。    

4.經常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。    

5.避免空氣污染。    

6.攝取平衡而營養的食物。    

7.避免劇烈運動,運動前或氣候變化時預先以藥物預防呼吸道敏感。      

8.忌食冰冷食品及過敏食物。

十、食療:    

食療常用中藥:白果、杏仁、山藥、胡桃肉、黨參、粉光參等。    

◎藥膳例:

1. 白果:每日用量5~10枚,入煎劑,或煮熟、炒熟食。 本品有毒,不可過量或生吃。      

2.山藥甘蔗汁:鮮山藥 250克 ,洗淨去皮搗為泥;入甘蔗汁200毫升,攪拌均勻,隔水燉熱。趁熱服。  

十一、常練習「腹式呼吸」可改善氣喘:    

要領:1.呼氣時小腹收縮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吸氣時小腹突出。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圓唇吐氣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呼氣拉長。

 

 

過敏性皮膚炎

 

 

 

一、包括:溼疹、蕁麻疹、接觸性皮膚炎、藥疹、陽光皮膚炎等。

        中醫:四彎風、旋風瘡、浸淫瘡、奶癬等。

 

二、治療和調理雙管齊下才見效:

 

1.   中醫先分溼熱治療:

⑴風熱型→涼血袪風。

⑵溼熱俱盛型→清熱利溼。

⑶脾虛溼盛型→健脾除溼。

⑷血虛風燥型→養血袪風。

2.   止癢治標,改善體質治本。

3.   穴位:曲池、血海等。

 

三、藥膳食療:

 

1.   綠苡湯:生綠豆 60 ,生薏苡仁 30 ,白糖適量,用水煮至熟爛,連湯一次服用,每日一劑用於發疹期之藥膳,有清熱、解毒、利溼,止癢之功用。

 

2.   綠豆苡米絲瓜瘦肉湯:綠豆 15克 ,生薏苡仁 30 ,絲瓜兩條(約 200 ),瘦豬肉 60 洗淨後切成小片,加水約 2公升 ,文火煎成二碗,略為加鹽,去渣食用。 綠豆清熱解毒,薏苡仁利水滲溼,絲瓜涼血、解熱、通經絡作用,豬肉補益脾胃,為恢復期食療,

 

3.   山藥蓮子粥:蓮子 20 ,山藥 25 ,紅棗 10 枚,糯米 50 ,白糖適量。將山藥、蓮子、紅棗、米同煮成粥,將熟時加人白糖講勻即可。有健脾利溼的作用,可改善體質,增加免疫力。

 

 

四、重視日常護理,避免發作:

    

     1.注意溫差變化:過多黏膩汗水,使得皮膚癢症加劇

     2.注意飲食:易過敏之食物如:竹筍,海鮮,功克力…

     3.棉質寬鬆衣服

     4.沐浴水溫不要過高

     5.幼兒的尿布應常更換

     6.盡量勿使病人有焦慮、憤怒或過度勞累